湖北日報:看!看!看!客戶踏進售樓部
政策疊加效應激發金秋購房熱情——看!看!看!客戶踏進售樓部
10月11日,黃石東楚學府新樓盤售樓處,工作人員正在接待看房客。(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通訊員 周巍 攝)
“武穴天地”營銷中心人頭攢動,看房客接連不斷。(受訪方供圖)
“國慶節一開盤就迎來開門紅,現場認購了89套!至今熱度未減,接待區仍座無虛席。”10月12日,“武穴天地”營銷中心人頭攢動,開發商武穴市城投集團董事長陶勇軍難掩興奮。
“看房人增多,較平時翻了幾番。”宜昌中心·紫宸府項目營銷負責人說,國慶假期,銷售額超過5000萬元,無論是熱度還是成交量都明顯上漲。
近期,我省開展“宜居湖北 金秋購房季”商品房促銷活動,政策利好帶來市場信心恢復,荊楚各地樓市暖意漸濃。省住建廳數據顯示,10月1日至7日,全省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67.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3.1%,環比增長150.1%;銷售金額達70.1億元,同比增長47.2%,環比增長56.8%。全省17個市州直管市林區中,有14個城市的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金額跑贏去年同期。
連日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兵分7路,在武漢、襄陽、宜昌、黃岡、黃石、荊州、天門等地探訪發現,各地樓市新政、獎補優惠不斷出臺,穩定了市場預期,提振了購房信心,降低了購房成本,激發了消費熱情,迎來一波好行情。
高品質住宅領跑?第四代住宅項目受熱捧
今年以來,我省積極推進“綠色、智慧、舒適、愉悅”的高品質住宅建設工作,市場涌現出一批“好房子”,實現了以供給激活需求的目的。
10月12日正午,武昌小龜山,招商·武昌序項目展示中心的停車位全部停滿。
“今年6月開盤當天,整體去化率就達到85%。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一周就賣了一個月的量。”項目營銷負責人徐萍說,目前客戶平均成交周期縮短至15天內,近一半此前觀望的客戶在國慶期間定房。
目前,武漢對陽臺進深的限制已由1.5米放寬至2.4米,陽臺面積折半“贈送”,而滿足條件、面積在100平方米及以上的住宅,每戶可設1處空中花園,不計入產權面積。兩者相加,最高可占整體住宅面積的30%,抵扣掉常見20%-30%的公攤面積后,得房率普遍超過90%,“低公攤”“零公攤”甚至“負公攤”產品由此而來。
在此政策下,招商·武昌序建筑面積186平方米的房型,均設計有約16米長、正面進深最大2.4米的L型大陽臺;一體化的客餐廳,面積近60平方米;主臥套房整體開間有約6.1米,比一般的客廳開間還要大。同時,以往少見的公建化外立面、園林式會所等高標準配置,如今在這批第四代、準四代項目也變得經常可見。
“我們的客戶多為周邊40歲左右的居民,對于公共空間的質量很看重。項目精心設計了約145米長的風雨連廊,庭院內精心種植了花木,設置了燈光、山石,業主回家路上,可享‘一步一景’。”徐萍說。
高得房率、高品質公共區域,令高品質樓盤很快“出圈”。“眼下,江城的高品質住宅,出現了不少‘日光’的案例,對整個市場起到了風向標的作用。”中指研究院(華中)市場研究中心主任李國政介紹。
除武漢外,我省部分市州的優質項目也出現“搶房”現象。
10月1日,武穴市首個第四代住宅項目——“武穴天地”開盤,612套房源都是大戶型,還配有6米挑空、外挑4.5米寬的超大空間花園,每平方米均價8000元,看房客絡繹不絕。“空中別墅蠻實惠!”認購業主郭鍵說,每戶都能享有私家庭院、空中花園,還不計入住宅建筑面積,買一套房子,能省下十幾萬元。
9月28日,位于荊州核心地段的城發·寅賓苑開盤,短短2個小時,銷控表一路飆紅、成交量不斷攀升,首開成交額破億;10月1日,位于襄陽的聯投濱江商務區,單日成交額達5264萬元;同日,宜昌的濱江改善盤——天創·望江樾項目單日成交額突破1000萬元。
“政策大禮包”助力“點燃”購房消費熱情
今年以來,湖北各地拿出真金白銀給予獎補扶持,促進房地產市場回穩發展。特別是9月底,一攬子政策出臺,“政策大禮包”讓樓市顯著回暖。
“十一黃金周”期間,石首城區學府壹號售樓部人流涌動,不少人操湖南口音。看著滿屋子的客戶,售樓部經理楊兆會高興得合不攏嘴,該樓盤賣出35套房,全部享受獎補政策。
石首市與湖南省南縣、華容、安鄉相鄰,被稱為“口子縣”,“南華安”是石首對這些鄰近地區的簡稱。
“沒想到我們外地人也能在石首享受購房補貼。”湖南安鄉人金晶在石首中心城區購買一套商品房,獲得6萬元購房補貼。她說,自己和丈夫都在廣東工作,父母在石首做生意,順便幫忙帶孩子。
今年,石首專門出臺《提升口子縣公共服務能力的意見》,量身定制了七個方面12項政策,明確“南華安人”到石首購房與本地人享受同等待遇,包括申請公積金貸款等。
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后,石首樓市逐漸回暖。今年1月至9月,該市商品房銷售超18萬平方米,其中農民進城購房占比45.99%,外地人到石首購房63套。
近日,襄陽市推出樓市“新9條”,助力消費者購房。襄陽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場監管科副科長魯玥介紹,貸款比例下調和優惠補貼等,有效減輕了剛需購房者的壓力,為樓市回暖注入“強心劑”。
“我和女朋友計劃明年結婚,買套房子好安家。”95后青年小劉跟家人一起,到襄陽民發東津世紀城營銷中心選購婚房。
10月12日,襄陽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公布,國慶假期7天,城區44個典型項目商品住房成交537套,同比增長29.71%。
前不久,宜昌市也出臺“十二條利好政策”。其中,農村戶籍人口、人才、二孩及以上家庭購房均可享受最低5萬元補貼。
10月1日,在宜昌山水如畫售樓部,市民舒先生辦理商品房網簽手續時,兌現價值5萬元的人才購房補貼券,成為宜昌首位享受民生保障新政的市民。
公用配套不計容、支持住房以舊換新、存量房可帶押過戶……國慶假期前,麻城市制定了《關于進一步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從完善土地供應、優化項目規劃、盤活閑置土地和存量房產、促進住房消費、強化服務保障等方面,出臺“麻城二十條”房地產新政。
黃梅縣出臺以住房保障為重點的綜合性民生政策,最高可補貼27萬元。“年初,我一次性在縣城買了兩套住房,一共省了17萬元。”黃梅縣人民醫院護士汪秀妮說,一套新房在她名下,獲得了醫護人員購房獎補6萬元和二孩購房獎補5萬元,政策疊加省了11萬元;另一套新房在她父母名下,獲得了進城農民獎補6萬元。
高質量打造“雙集中”產業工人成購房生力軍
統籌“人產城”,實現人口與產業的“雙向奔赴”——湖北城鎮和產業“雙集中”的試點縣市,因產業壯大、技工回流,激發了房地產市場的活力。
10月10日,陽新縣城東新區,國慶房交會的余溫未退,“銷冠”尚書院樓盤負責人吳總介紹:“國慶期間網簽19套、認籌59套,按現有進度,明年將全部售罄。”
擁有百萬人口的陽新,外出務工人員30余萬。隨著10萬“陽新鞋匠”大軍回流創業,陽新城區人口不斷增加。“雙集中”試點開展后,累計新增進城人口38262人。今年以來,新增進城人口15751人。
緊偎蓮花湖,毗鄰城北工業園,陽新城東新區承擔著疏解老城區人口,吸納全縣鄉鎮人口進城和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重任,是城鎮和人口“雙集中”主陣地。川妹子蘭雙和丈夫憑著制鞋技能,兩人在城北工業園找到工作,又在城東新區買了套新房,“上學一路之隔,上班兩公里路,接來鄉下的公婆,盡享天倫之樂。”
“十一黃金周”期間,天門市秋季房地產展銷會火熱舉行,1萬多人次逛展看房,銷售商品房130多套,新房成交額達7186萬元。
“與前些年不同,購房群體中涌現出大批產業工人,特別是紡織服裝產業。”天門市住保中心主任蘇擁軍介紹,該市推進10萬產業工人進城,加快人口聚集,正在全力打造中國天門服裝電商城、龍騰服裝小鎮、白馬服裝原創電商基地等6個紡織服裝產業集聚區,吸引了數萬“服二代”返鄉創業就業,剛需層面的購房需求旺盛。
“住在鄉鎮卻在城區上班,每天通勤一個多小時。等明年搬進新房,開車上班只要20分鐘,孩子上學也方便。”天門起點服飾員工謝世俊在城區買下一套新房。
安了家,還要住得好。
以公共服務吸引人,陽新量身定制住房保障、教育、醫療、養老等政策27條,推動城鎮和產業“雙集中”高質量發展。陽新縣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現房、配套完備,已成為在售樓盤標配。政府全力推進公共服務配套,地產開發到哪,教育和醫療就跟到哪,僅城區新區就新建3所、擴建4所小學。
提升功能品質,讓城市“活起來”。天門全面提升城區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水平……數據顯示,去年9月以來,天門共網簽商品房7398套(不含二手房),面積86.5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0.95%;今年1月至9月,全市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9.2%。
來源:湖北日報(2024年10月15日?04版)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