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設報:建好城市數字底座 賦能數字住建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湖北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統籌推進“新城建”試點,堅持系統謀劃,夯實城市數字底座,賦能城市“一網統管”,筑牢城市運行“核心場景”,優化完善以數字底座為基礎、數據資源為中樞的數字住建體系,推動數字住建高質量發展。
探索建設城市數字底座
建設數字孿生城市,需要公共性、集約性的城市級數字底座。2022年9月,襄陽市、宜昌市獲批復同意在“新城建”框架下,開展城市數字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試點。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成立省級領導小組、專家咨詢委員會和工作專班,各城市主要領導統籌協調,工作專班強力推動,職能部門高效協同,有效建立了部省市共建工作機制。目前已實現全省17個市州城市數字底座全覆蓋。
堅持系統謀劃,夯實城市數字底座。建設城市數字底座,需要將城市視作生命體、有機體,系統謀劃、整體推進。首先,將城市相對固定的實體對象,如建筑物構筑物、城市道路、水域河流、行政區劃、地形地貌、基礎地理數據等建模上圖,形成城市數字模型。其次,按照實體對象的功能用途,梳理分為建筑物、城市公用設施等13大類,居住建筑、商業服務建筑等87中類,住宅建筑、商業建筑等332小類,制定統一編碼規則,結合實體對象的空間位置,為每個對象賦予唯一的21位統一識別代碼,實現城市實體對象在數字空間可識別、可追溯、可調用。《城市數字公共基礎設施標準體系》《城市數字公共基礎設施統一識別代碼編碼規則》已發布,成為行業標準。再其次,通過數據共享和現場核驗標準地址、實有人口、實有房屋、實有單位等“一標三實”數據,實現城市基礎信息全部關聯上圖。最后,建強網絡、算力、感知、融合等數字基礎設施,并制定建設管理、運行維護、應用推廣等管理機制,形成17個市州城市級數字底座。
創新管理機制,構建數字應用新生態。圍繞城市數字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管理、應用、運維、安全等方面,省級制定33項制度規范,形成了“六統一”的工作要求,確保全省數字底座建設的標準化和可持續性。城市出臺應用體系化標準化工作導則,推動既有應用系統“對接”數字底座,新建應用系統“長在”數字底座上,形成一批基于數字底座的應用示范,構建城市數字應用生態體系。
堅持系統謀劃,夯實城市數字底座。建設城市數字底座,需要將城市視作生命體、有機體,系統謀劃、整體推進。首先,將城市相對固定的實體對象,如建筑物構筑物、城市道路、水域河流、行政區劃、地形地貌、基礎地理數據等建模上圖,形成城市數字模型。其次,按照實體對象的功能用途,梳理分為建筑物、城市公用設施等13大類,居住建筑、商業服務建筑等87中類,住宅建筑、商業建筑等332小類,制定統一編碼規則,結合實體對象的空間位置,為每個對象賦予唯一的21位統一識別代碼,實現城市實體對象在數字空間可識別、可追溯、可調用。《城市數字公共基礎設施標準體系》《城市數字公共基礎設施統一識別代碼編碼規則》已發布,成為行業標準。再其次,通過數據共享和現場核驗標準地址、實有人口、實有房屋、實有單位等“一標三實”數據,實現城市基礎信息全部關聯上圖。最后,建強網絡、算力、感知、融合等數字基礎設施,并制定建設管理、運行維護、應用推廣等管理機制,形成17個市州城市級數字底座。
創新管理機制,構建數字應用新生態。圍繞城市數字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管理、應用、運維、安全等方面,省級制定33項制度規范,形成了“六統一”的工作要求,確保全省數字底座建設的標準化和可持續性。城市出臺應用體系化標準化工作導則,推動既有應用系統“對接”數字底座,新建應用系統“長在”數字底座上,形成一批基于數字底座的應用示范,構建城市數字應用生態體系。
賦能城市“一網統管”
基于底座能力,打造城市“指揮中樞”。將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建在數字底座上,充分發揮數字底座的支撐能力,在三維數字空間實現對城市運行管理的實時監測、動態分析、統籌協調、指揮監督和綜合評價。如數字底座的標準地址,可以支撐運管服平臺部件、事件的精準定位。武漢、襄陽、宜昌、十堰等地均已建立城市級運行指揮中心,開展日常調度、保障重大活動、應對突發事件。
映射運行數據,推動城市“數字孿生”。實時有效數據,是城市“數字孿生”的重要支撐。湖北省將運管服平臺上的人員、單位、房屋、部件等數據實時更新至數字底座,并動態編碼賦碼、建模上圖,實現了底座數據集成更新。
融合生命線監管,筑牢城市運行“核心場景”。在省級運管服平臺上建設生命線安全監管系統,實現對城市生命線工程的運行監管、風險分析、應急處置、指揮調度。依托城市數字底座,平臺已接入全省27萬路視頻、12.72萬公里燃氣管網、20萬公里供水管網、800余座重點橋梁的運行數據以及3萬余臺物聯設備的實時監測數據,城市安全運行和應急處置能力明顯提升。
映射運行數據,推動城市“數字孿生”。實時有效數據,是城市“數字孿生”的重要支撐。湖北省將運管服平臺上的人員、單位、房屋、部件等數據實時更新至數字底座,并動態編碼賦碼、建模上圖,實現了底座數據集成更新。
融合生命線監管,筑牢城市運行“核心場景”。在省級運管服平臺上建設生命線安全監管系統,實現對城市生命線工程的運行監管、風險分析、應急處置、指揮調度。依托城市數字底座,平臺已接入全省27萬路視頻、12.72萬公里燃氣管網、20萬公里供水管網、800余座重點橋梁的運行數據以及3萬余臺物聯設備的實時監測數據,城市安全運行和應急處置能力明顯提升。
完善數字住建體系
優化完善以數字底座為基礎、數據資源為中樞的數字住建體系,重點打造數字建造、數字住房、數字建設、數字城管和綜合業務等板塊的應用場景,服務于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為企業、個人、政府提供數字化服務。
搭建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楚智建”平臺,通過底層數據融通,將全省在建工地落到空間地圖上,并關聯施工進展,實現建筑白模的動態更新。武漢市通過實有房屋編碼賦碼,建立統一的房屋標準地址數據庫,將房管、公安等部門房屋數據集成,實現房屋數據的統一管理。基于運管服平臺,打造歷史建筑應用場景,對武漢、宜昌等城市歷史建筑編碼賦碼和空間落圖,探索將城管執法向歷史建筑的巡查監管延伸。宜昌市對全市3192個停車場編碼賦碼、落位上圖,精準掌握停車場運營情況,實現“一鍵導航、無感支付、全城通停”,解決“停車難”問題。
搭建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楚智建”平臺,通過底層數據融通,將全省在建工地落到空間地圖上,并關聯施工進展,實現建筑白模的動態更新。武漢市通過實有房屋編碼賦碼,建立統一的房屋標準地址數據庫,將房管、公安等部門房屋數據集成,實現房屋數據的統一管理。基于運管服平臺,打造歷史建筑應用場景,對武漢、宜昌等城市歷史建筑編碼賦碼和空間落圖,探索將城管執法向歷史建筑的巡查監管延伸。宜昌市對全市3192個停車場編碼賦碼、落位上圖,精準掌握停車場運營情況,實現“一鍵導航、無感支付、全城通停”,解決“停車難”問題。
湖北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新城建”為引擎,推進數字住建高質量發展,為數字住建工作貢獻湖北方案。(胡文)
來源:中國建設報( 2025年5月7日)
相關附件: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已閱 0
打印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