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图10p,男人把j桶女人屁免费,日韩国产欧美在线观看视频,欧美色网视频在线播放

國務院| 住建部| 省政府| 長者專區| | |登錄|注冊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小故事(三)【襄陽篇】

2021-03-22 14:25 湖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高新區中車社區401廠家屬院暖意融融

在高新區中車社區401廠家屬院里,每天,小區里的紅色驛站都熱鬧非凡,居民來辦事的辦事,來打牌的打牌,來聊天的聊天,暖意融融。

居民寇爺爺說:“紅色驛站不僅是服務中心,而且還是老年人活動室,讓我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兒子在杭州,喊我去他那,我都不愿意去了。”

92歲的李武魁老人,每天喜歡推著輪椅在院子里遛彎兒,而在一年前,小區里還處處都是高高低低的臺階。“以前沒有樓梯斜坡,輪椅上不去,樓梯也有扶手了,走路感覺輕松了。”

一旁的陸成豐補充道:“凡是有坡的地方,都有扶手,路也加寬了,原來救護車無法開到家門口,現在可以了。”

改造后的小區增加了活動室,把公共道路有臺階的地方改成了坡道,有坡道的地方全部加上了扶手,這些設計對于老年人來說,是最貼心的。而這些設計是高新區中車社區書記魏相國提出的。

高新區中車社區黨委委員侯婷婷說:“魏書記說改造是為了居民,我們的小區老年人居多。”

這些設計說起來簡單,可實施起來并不容易。因為401廠家屬院建成年代早,樓棟與樓棟之間過去不僅沒有路,還有大量違建的煤棚,說服居民拆違讓路,是最難辦的。

“剛開始的時候,我第一個反對!魏書記給我們做思想工作。”居民徐忠鎖說。魏相國就召集他們開會,挨家挨戶走訪,做居民的思想工作,征求居民們的意見,公示設計方案、設計圖紙,耐心勸導,終于讓居民們從抵觸變為認可。

據社區統計,401廠家屬院A生活區共有居民700多人,70歲以上的就占據近了一半。這個小區的改造,更多的考慮了老年人的需求,除了打通道路、改造坡道,讓出的空地,又增設了游園、座椅等設施,樓道增加了扶手,居民對改造效果很滿意。

“彩畫襄州”正精彩,老舊小區改造讓居民更宜居

老舊小區改造關系到群眾的根本利益,是城市居民的共同心聲和急切期盼,是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今年,襄州區改造老舊小區29個,惠及居民1852戶,主要改造老舊小區內的道路、供水、排水、供電、供氣、綠化、照明等基礎設施。

如何讓居民體驗改到心坎上的幸福生活?襄州區充分發揮黨員示范引領作用,搭建居民議事平臺,進行入戶調查,征集居民意見,為小區精準設計、改造提供方向。走進襄鋼社區東院,整潔的彩色瀝青路、有序的綠化景觀映入眼簾,讓人難以想象這是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老舊小區;剛搬回襄州一中家屬院的陳大喜最近心情格外舒暢,“看,現在的小區地面鋪上了彩磚,種了樹木和花草,還增加了體育器材,大家都來這里休閑、娛樂。”越來越多像陳大喜一樣的居民選擇搬回老小區居住,改造后的老舊小區再次煥發新的活力。

改造后的小區常態化管理同樣重要。襄州區引導建立黨建引領下的居民自治和社區共治模式,以長效管理機制確保可持續發展。襄鋼社區東院改造后,形成了從黨小組、“紅色自管委”到樓棟長、單元長的居民自治管理模式,小區管理走上正軌,治理經驗多次獲得省市肯定。

紅星社區幼有所育,老有所樂,讓居民更快樂

城區的迅猛發展,給襄州帶來了現代“城市病”:上學難,養老難。

近年來,襄州區委區政府把解決上學難、養老難作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緊落實落細,頂住疫情對經濟的沖擊,確保民生投入不打折。

家住紅星社區的柯文靜,每天都要接送孩子上下學。她高興地告訴記者:“今年受疫情這么大影響,區里還下決心把家門口的學校建好了,姑娘明年上學離家近了,環境也好,太高興了!”

今年80歲的張財祖,是紅星社區二組居民,前些天氣溫驟降,老人的慢性氣管炎發作,買藥、買菜都成了問題。他拿出社區發放的“一鍵通”呼叫機一按,社區的宇潔養老中心服務人員及時到家噓寒問暖、幫忙買藥買菜,讓老人既歡喜又感激。

據了解,該社區800多位60歲以上的老人人均一部“一鍵通”呼叫機,老人有什么困難和需求,接到呼叫后,服務人員就會上門提供優質服務,同時,社區養老中心里多功能活動室、棋牌室、閱覽室、健身室一應俱全,社區老年人生活多姿多彩,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今年,襄州已建成運營5家這樣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還增加了200個養老床位,解決了城區養老難問題。

襄州區委、區政府正帶領襄州百萬人民共同努力,讓襄州成為更具品質、更宜居,市民獲得感、幸福感更強的城區。

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 臥龍家園改造暖民心

“誰敢動這里的一磚一木,我們就跟誰拼了!”去年8月,臥龍家園計劃改造,汪桂清等居民怒氣沖沖地對施工負責人羅小飛說。“錦旗一定要收下,不然就是沒有原諒我們!”四個月后,臥龍家園改造工程完成驗收,汪桂清等居民又找到羅小飛,表達了感激之情。

老舊小區改造是重要的民生和發展工程,2019年起,襄陽市決定3年改造中心城區666個老舊小區,改造堅持“三問于民”,即改造前問需于民,改不改居民說了算;改造中問計于民,怎么改、改什么,尊重居民的意愿;改造后問效于民,改造效果好不好,由居民來評價。

臥龍家園是樊城區王家臺社區的一個老舊小區,長期無人管,亂搭亂建嚴重,環境臟亂差。

去年8月,臥龍家園被列入老舊小區改造計劃,然而,當襄陽名傲建筑有限公司的施工人員來到小區后,居民們卻充滿了不信任——擔心施工隊只按設計施工,不考慮小區實際和居民需求。

施工方用行動取得居民們的信任——公開設計圖和效果圖,廣泛聽取居民們的意見和建議,然后召開由社區居委會、居民代表、設計方參加的議事會,改進、完善改造方案。

易積水、排水難困擾居民,施工方創造性地設計了引流管;原改造方案中,小區圍墻只刷白,但居民反映圍墻開裂存在安全隱患,施工方決定拆掉圍墻,用鐵柵欄建成通透式圍墻……

取得居民們的同意后,開始改造,施工方代表堅持每天先與居民代表碰頭,告知當天要干什么,聽取居民意見,取得共識后再進行施工;改造中出現新問題,第一時間召開議事會協商解決。

施工隊的付出,居民們看在眼里,態度發生了轉變,紛紛用端茶倒水、就近提供水電等方式支持改造。就這樣,預計30天的工期僅用26天就完工了。對于改造效果,居民們非常滿意。為表達謝意,居民肜秋生等人湊錢制作了一面錦旗送給施工隊,上面寫道:“施工精益求精,服務無微不至。”

襄陽市在臥龍家園改造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充分發動群眾參與,“三問”溫暖民心、帶來和諧,并將加大改造力度,確保2021年底100%完成老舊小區3年改造計劃。同時,注重改造與長效管理有效銜接,防止“前改后亂”,確保老舊小區改造增顏值、居民生活品質有提升。

相關附件: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已閱 0  打印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