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小故事(三)【宜昌篇】
宜昌市彩陶小區首部“平層入戶”式電梯加裝完畢
2021年1月20日,位于東山大道101號的彩陶小區5棟2單元加裝電梯完工,這是2021年宜昌市城區首部采用平層入戶方式加裝完成的電梯。居民代表李克佑:“我們太高興了!感謝政府的好政策,感謝社區的幫忙,這個春節終于圓了我們可以坐電梯上下樓的心愿啦!我們這棟樓居住的大部分都是老人,還有幾個身體不好長期不能下樓,大家都迫切希望能夠住上電梯房,感謝政府的好政策,感謝社區的幫忙,這個春節終于圓了我們可以坐電梯上下樓的心愿啦!我們太高興了!”
“我們彩陶小區這棟樓是2000年建成的,一共有7層樓14戶人家,這棟樓里60歲以上的老人占比80%以上。去年小區改造,這棟樓的業主就主動提出想要加裝電梯,于是我們社區就幫忙聯系了加梯辦了解政策就開始著手安排了。最初業主意見并未達成一致,由街道、社區、樓棟長共同牽頭,組織召開數次院壩協商會,為大家普及法律、政策、技術等,針對低樓層住戶的種種顧慮提出合理措施和解釋,切實解決住戶的難題。在民主協商眾議的過程中,最終該單元加裝電梯取得了業主百分之百的同意和支持。2020年10月21日正式開工了,2021年1月20日完工,在春節前老百姓將正式會乘坐自己家門口的電梯。”西陵街道烏龜碑社區黨委書記周莉說。
“感謝業主們對我們的信任,我們充分考慮了業主們的需求,考慮到樓上老人比較多,我們就采用的是平層入戶的方式。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我們大部分的施工都是在現場完成的,施工難度很高,我們克服了困難,如期完成了加裝電梯,業主們都很滿意,能夠讓業主過一個祥和便捷的春節,應該可以實現了!”湖北鴻達電氣有限公司范翔鴻說。
宜昌市城昌怡園小區排水管堵塞問題圓滿解決
城昌怡園小區位于城區勝利四路與東山大道交會處,由9棟居民樓組成,居民300多戶。
在小區入口處,“伍家崗城昌怡園小區改造項目”幾個大字分外顯眼,登記、掃碼、測溫等疫情防措施秩序井然。主干道邊,身著工作服的施工人員正在搬運排水管,檢查排水口。
兩位市民反映的3號樓在小區最深處,由4個單元樓組成。記者注意到,樓前地面上,是整齊的紅色方磚。
“這是剛剛鋪設的,防滑、防積水,也是借著小區改造的東風。”社區網格員張玉芹介紹道。
“小區改造真的是蠻好!”散步回來的老人黃元一看見張玉芹,主動打起了招呼。
黃元一家住一樓,對他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排水管堵塞問題。“以前小區排水管很細,一到春節人多的時候就容易發生堵塞,污水漫得到處都是。”回憶起舊日情形,黃元一不勝感慨。這次排水問題終于解決了,我看到工人埋的排水管,口徑大得很。“吶,差不多這么粗!”黃元一張開雙臂,在胸前圈了一個大大的圓。
小區改造真的是為民著想,總的說來我們很滿意!黃元一笑容滿面。
二十四中老舊小區變“美麗家園”?民生工程“改”出“幸福感”
“現在下再大的雨,我也不怕了,以前每逢下雨頂樓就漏。小區改造后,我家的被子再也沒被淋濕了。”昨日,西陵區夜明珠街道大堰灣社區居民喬德芝奶奶高興地和記者分享小區改造帶來的好處。
記者在現場看到,位于大堰灣社區的二十四中家屬樓,規整的草地將小區廣場有序分為休閑區、晾曬區,黑色瀝青路在小區內平整蜿蜒,幾十盞新裝的太陽能路燈佇立路旁,車輛有序停放在新規劃的車位中,現代化設施齊備一應俱全。
“以前這里是一片雜草,這里是私人種植的菜地,這里是臭水溝……”大堰灣社區工作者仇舒心告訴記者。
二十四中家屬樓建成于上世紀七十年代,地下管道老化破損排污不暢,混凝土路面坑洼不平,每逢雨天泥土成堆。廣場綠化帶被雜草和私人種植的樹木占據,花壇邊的雨水溝常年散發出難聞的氣味。
2020年,夜明珠街道經過實地考察,通過大堰灣社區收集居民意見,多次組織學校領導、小區業委會成員、居民代表開會討論,2020年8月25日,二十四中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的基建改造工程正式動工,歷時5個月完工。
“現在人行道和車道分開了,路燈也有了,晚上我們也可以出來散步了。”二十四中退休老師徐老師開心地說。
仇舒心介紹,小區改造后,街道、社區及學校領導對小區每個部位進行檢查,認真聽取居民建議,通過對小區設施的改造和完善,改善居民的居住條件,提升生活質量。改造最終目的是建立黨建引領的現代社區民生活服務體系,使老舊小區變成便利化、信息化、智能化、環境更美好的小區。
建宜小區成立黨組織,治理順,小區更有向心力了
建宜小區始建于1992年,作為典型的老舊小區,一直存在設施老化、居民結構復雜等問題。2010年以來,為破解難題,雙橋社區黨總支積極在建宜小區探索業主委員會自治模式,按“支部建在網格中”的黨建引領思路成立建宜小區黨支部。
為民服務,選出好管家
2020年9月8日,建宜小區新一屆業主委員會成員完成履新。“組建過程中,我們社區全程參與,以保證選出來的人是真心實意在為居民服務。”雙橋社區主任、黨總支委員張宇表示。
在評選過程中,雙橋社區與小區樓棟長、黨員一起利用入戶、微信、電話聯系等方式,做到宣傳發動全覆蓋、業主全知曉、居民全參與,歷時兩個月完成建宜小區業主委員會評選,小區業主陳兵洲當選為新任業主委員會主任。
“凡事不干則已,要干就要干好,敷衍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這是交談中陳兵洲最常說的一句話。當好小區管家,向居民傳達政府政策,為百姓解決日常問題,曾經的部隊歷練讓他做起事來雷厲風行。“以前小區里負面聲音很多,但現在我們有了很多居民粉絲,能給小區辦點實事,有成效有實效,我心里也踏實。”
同心共治,有事我來幫
啟用門禁系統、道路硬化刷黑、停車位規范管理、監控全面覆蓋、下水道清理疏通、綠化帶重新規劃、文化宣傳欄(標語)整齊有序……這些都是建宜小區內隨處可見的變化。“小區環境變好了,鄰里也和諧,這都是業主委員會的功勞。”走訪中,不少居民給業主委員點贊。
“我們小區有481戶,其中不乏一些‘能工巧匠’,為小區辦事,我都會先找‘高手’幫忙。”陳兵洲介紹道,此前小區內需要加裝監控探頭,他立馬想到小區內有業主是從事這個行業,從取得聯系到詢價議價,從安裝使用到后期維護,小區內監控探頭由原先的16臺增加到32臺,做到了監控全覆蓋。“這個過程都是我們自己人,一來可以節約成本,二來后期維護也方便,更重要的是業主監督更加透明化。
在建宜小區此類“高手”不勝枚舉,修車的、修電腦的、擅長攝影的……大家各自發揮所長,同心協力創造幸福家園。
黨建引領,共話幸福家
在建宜小區“黨員亮身份”的展板上,小區黨支部、社區自管黨員、下沉黨員干部一目了然;在“紅色物業”展板上,業主委員會職責、“紅色物業”工作職責等清晰可見;在“五方聯動”展板上,業主委員會、社區委員會、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監督委員會、居民樓棟長、居民代表議事程序一望而知,推行“黨建引領+居民自治”的模式后,小區各項工作開展更加順利。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