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小故事(三)【恩施篇】
利川煙廠小區自改委聚民心、集民意架起老舊小區改造連心橋
利川煙廠小區建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屬于利川城區較早實行規范化管理的居住小區,但隨著利川清江卷煙廠的搬遷和時間推移,小區內再無物業公司進駐,無保安人員及保潔人員,院內垃圾遍地,綠化帶雜草叢生,蚊蟲隨處可見,進出人員自由流動,住戶缺乏安全感、幸福感,小區管理基本處于癱瘓狀態。
“我之前在餐館幫廚,回家時間較晚,小區內黑燈瞎火,又沒有保安巡邏,感覺不安全,只好搬出去住了”,原小區住戶錢女士說。
2019年該小區被納入老舊小區改造范圍,該小區在住建局、都亭街道辦事處乳泉社區共同指導下成立了自改委員會。自改委員會張元國、李家東、郭履超等人態度熱忱,積極性高,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得知設計單位到現場實地踏勘的消息,起早貪黑開展“敲門行動”,第一時間把老舊小區的政策廣泛宣傳到位,組織召開代表大會,書面收集整理住戶的改造愿望、意見和建議,并及時轉交到市老舊小區改造辦公室。
設計方案出臺后,他們又自籌資金噴繪方案效果圖,張貼在小區院內,營造人人知曉,家家配合的項目改造施工氛圍。同時積極與乳泉社區多次溝通、交換意見,為社區物業進駐該小區出謀劃策。
目前,改造相關工作進展順利,已完成停車場場平、集中充電樁安裝、雨污分流管網等建設內容,預計今年6月底全面竣工,屆時該小區環境優美,鳥語花香,煥然一新,將重回大家的視野。
建始縣稅務小區改造一片提升一片幸福一片
“加把勁,爭取1月份完工。”1月4日,建始縣稅務小區居民、施工方開會商討小區改造收尾工程。外墻粉刷如新,屋頂不再漏水,“蜘蛛網”電線不見了……看到煥然一新的小區,居民楊年政豎起大拇指,連說“好”。
據悉,建始縣計劃5年內投資16億元,完成全縣所有老舊小區改造。其中2020年實施改造55個項目,涉及居民1.2萬余戶,加裝電梯40部,其經驗和模式獲得省住建廳的肯定。建始模式有何亮點?
小區改不改:群眾說了算。
“肖老,您準備搬回來嗎?是啊,馬上裝修房子。”1月5日,搬家11年的肖茂坤老人正帶著3名工人走進小區,鄰居們紛紛上前打招呼。肖茂坤居住的小區修建于,上世紀80年代,有5棟8層單元房2009年,家住頂樓的肖茂坤不堪忍受屋頂漏水,搬了出去。
居民李曉春介紹,房屋因年久失修,出現外墻脫落、電線雜亂、樓頂漏水、管道老化等諸多問題,大家苦不堪言。去年改造后,外墻粉刷成棕褐色,電線整理有序,樓頂四周裝上了鋼防護欄,做了3層防水。
多年的問題徹底解決了,肖茂坤決定搬回來。然而在小區改造起初,他原本是反對者,去年6月,建始縣舊改辦和社區工作人員第一次到小區宣講舊改政策,肖茂坤等站出來:“舊改是面子工程,我們不要,要搞棚改,給錢。”得知再無棚改政策后,肖茂坤扭頭離開。
建始縣住建局介紹,該小區地處城區中心,很多人抱著拆遷補錢的心思不大支持舊改。政府改變過去唱“獨角戲”的做法,通過政策宣講,引導群眾“大合唱”改造不改造,群眾自己定。隨后一個月,在社區的組織下,小區以樓棟為單元,先后召開5次屋場會商討。經過激烈爭論,絕大部分居民認識到:改造是提升居住環境和生活質量的最好辦法。最終,有三棟樓的居民同意改造,并推薦居民代表,成立了自改委員會。
“改造完成后,效果非常好,另外兩棟樓的居民再也坐不住了,今年也提出了改造申請。”李昌勇說。
1月6日上午,茨泉社區黨委書記向初東從縣舊改辦領走了20多張表格,分發給計劃改造的小區自改委員會,這是一張老舊小區改造加裝電梯資格申報表,需要申請人、國土規劃部門、用地單位、縣舊改辦等簽字、蓋章。
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系統工程,大部分居民不知道如何辦理。為了讓居民少跑腿,建始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掛帥,召集住建、發改、財政、規劃等部門開會,簡化報建手續,降低審批門檻,提供保姆式服務。
辦理規劃許可證一般需要15天,考慮到老舊小區分散、未增加建設用地,規劃部門同意用規劃實施函件替代,至少節約一半時間;很多老舊小區沒有土地使用證,住建部門開辟綠色通道,只要提供國有土地證明,即在一周內發放施工許可證。
爬樓比較辛苦。去年,小區完成雨污分流、路面黑化等基礎類項目改造,每棟樓還加裝了電梯,居住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幸福指數蹭蹭往上升。
每棟樓的出入口,貼著一塊“稅苑小區居民公約”標牌,上面寫著鄰里和諧、垃圾分類、車輛有序停放等10多項內容。“環境好了,維護成了首要問題。”該小區自改委成員邱承權介紹,去年6月,小區居民選舉了由11名成員組成的業主委員會,制定了居民公約。8月,在舊改辦和茨泉社區的指導下,業主委員會引入新發物業公司,負責小區管理。半年過去了,小區干凈、有序,沒有出現“回潮”。
建始縣通過優化機制、落實責任、有序推進,補齊老舊小區居住環境差、基礎設施落后等一系列短板,實現改造一片、變化一片,提升一片、幸福一片的目的。
鶴峰縣老舊小區煥發新活力
為讓老城區煥發新活力,近年來,鶴峰縣不斷加快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施工建設工作。
近日,在財政小區1單元樓頂看到,工人師傅拿著噴火槍正在對防水材料進行融烤、鋪裝工作。
現場負責人王先舉說:“我們糧食局片區的屋面防水工作已經完成了屋面清理、保溫工作,現階段正在做屋面防水工作,下一步將進行保護層工作。”
農業銀行小區改造現已全部完工,今年67歲的陳文廣在這里居住了40余年,分享了他的感受:“煥然一新”。
以前樓道里的墻面又臟又黑、漏水,墻皮還不時脫落。“這次改造以后,整個面貌煥然一新,大家住著感覺很新鮮,環境也變好了。”陳文廣滿心歡喜的說道。
很多居民都和陳文廣有一樣的感受。大家幸福感提升了,鄰里之間也更和睦了。雖然小區有點老舊,但環境衛生特別整潔,“我們將通過社區,成立一個農行小區業主委員會,自己把自己的小區管理好,保持環境干凈、整潔,特別是很多像我一樣的老年人,能夠在這里安度晚年。”陳文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