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图10p,男人把j桶女人屁免费,日韩国产欧美在线观看视频,欧美色网视频在线播放

國務院| 住建部| 省政府| 長者專區| | |登錄|注冊

共同締造美好環境 共享和諧幸福生活

2023-10-30 14:53 湖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一、案例背景

西陵區嘉明花園小區建于1998年,共有居民345戶800余人, 屬于典型的城市中心區老舊雜居小區。居民既有單位職工,也有外來人口 ,小區長期無人管理、臟亂差現象突出、居民關系陌生。為破解小區治理難題,嘉明花園小區以共同締造為指引,切實轉變思維方式、工作模式,堅持黨建引領,發動群眾自治,使居民成為小區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的主人翁,實現了從雜居小區到幸福花園的美麗蝶變。

二、主要做法

(一)實施黨建引領,自治組織實現從無到有。

一是選出小區治理能人。十多年來,居民一直盼望小區建設 好、管理好,但苦于無組織引領、無人牽頭,組建業委會均以失 敗告終。社區經過反復挑選 ,最終推薦由熱心公益、群眾基礎好的退休干部王小萍牽頭組建業委會 ,召開居民協商議事會。 實施小區改造僅108天,議事會就開了38次,她組織群眾通過線 上線下等方式提出改造建議、微心愿,各種矛盾也在她的協調下得到全部化解。2021年業委會換屆,王小萍再次高票當選業委會負責人。

二是構建黨建引領體系。成立小區黨支部,將50名自管黨員納入其中,和業委會一起,組織居民共同選定收費合理、愿意捐資助力小區改造的德嘉物業公司,搭建起“小區黨支部+業委會 +物業公司”黨建引領小區自治組織體系,實現了從無人管到規范管的蝶變。

三是梳理清單摸準需求。“四圖三清單”切實問需于民, 在全區統一部署下,小區認真做實民情地圖、治理組織體系圖、 需求資源項目清單圖、共建共治共享活力圖“四張圖”, 通過問 卷調查,對300余戶居民走訪,精準梳理需求、資源、項目“三 張清單”, 收集了群眾最希望解決的停車位、雨棚更換、活動場 所、安保等訴求,統籌了150余名黨員、下沉干部、志愿者的力 量、40余家市場主體、市區機關的單位力量、20余家社會組織、 培訓機構的力量,列出了下水管道修復等6類項目,全部明確工作措施和責任人。

(二)積極發動群眾,小區改造實現從“要我做”到“我要做”。

一是共謀定規則。在小區改造中,業委會組織熱心居民共同制定規則,組織居民共同參與小區改造。約定了引進物業公司、 每戶居民捐資1000元、預交兩年停車費和物業管理費、按交錢順 序選擇車位等機制,由于充分尊重了居民意愿,激發了居民參與 的積極性,改造工程得到了廣泛支持,籌資啟動兩個小時,居民就捐資27萬元。近六年來,小區共籌集改造資金304萬元。

二是共商解難題。針對少數群眾不太配合小區改造 ,業委 會通過微信議事群 ,探索了“金字塔議事模式”, 由第一層發起人提出問題,第二層業委會核心組織協商,第三層居民骨干提 出解決辦法,第四層面向全體居民公開。小區先后就環境“誰來”、改造資金“誰來出”、改造過程“誰監督”等10多個議題

進行了40余次民主議事協商。最終,拆除菜園9處、拆除違建房 3處、拆除圈地建園6處,共計1800多平方米。針對停車位、加裝 電梯等訴求 ,業委會牽頭成立工作組 ,設計制作車位平面圖, 現場叫號分配車位 ,按居民交款順序挑選車位 ,居民感到公平 合理。加裝電梯過程中 ,低層居民不同意安裝、資金分攤意見 難統一、水電氣管道改道難等諸多難題都在居民民主協商中得 到解決,最終居民共同籌資252萬元,安裝電梯6部,徹底解決了 老人爬樓難等現實問題,是全區老舊小區中安裝最早、最多的小區。

三是共管聚合力。小區組建由樓棟長、警長、網格長、單元 長、志愿服務隊、應急突擊隊組成的“四長兩隊”, 充分利用下沉黨員、熱心居民、業委會、物業公司力量,形成居民共同管理小區的良好局面。100余位居民發揮特長,主動報名參加“藍馬 ?甲”反詐志愿隊、“百溪薈”黨員學雷鋒志愿隊、“石呼百應”應急服務隊,實現了自我服務、自我管理。

(三)推動資源下沉,美好生活實現從“你和我”到“我們一起”。

一是市級單位全員下沉支持。市委辦作為嘉明花園小區的包 聯單位,第一時間組織人員、力量下沉小區,市委副秘書長擔任 小區“大支部”第一書記 ,20余名黨員干部組成筑堡工程工作隊 ,主動認領“物業無固定辦公用房”“破損雨棚更換”等難 題 ,通過小區共治聯席會 ,為小區解決破損主水管更換維修、 小區黨群連心站陣地、屋頂漏水、棚戶區征收等痛點難點問題11個。

二是區直部門整合力量幫扶。為幫助業委會提升管理服務能力,區政府提出了“ 1+4+N”幸福工程,在小區內安排了聯系 小區的政法干警、律師、街辦社區、機關干部4支力量,以及住 建、城管、衛健等多個政府職能部門協助業委會開展工作,居民 點單、街道吹哨、部門報到,形成解難題的閉環,居民獲得感大大提升。

三是結對認親密切黨群關系。開展黨員干部與特殊家庭“結 對認親”活動,5名市區干部一對一幫扶小區5名獨居老人、殘疾 人家庭,一周一問候、一月一走訪,節假日上門看望,居民十分感動,黨群關系在認親中更加密切。

(四)凝聚文化合力,居民之間實現從“陌鄰”到“睦鄰”。

一是發揮文化名人作用。充分利用小區居住不少作家、書法家、教師、律師的優勢,邀請他們參與小區文化建設。住在4號 樓的宜昌著名書法家陳永貴為小區題寫門頭,遠在重洋的作家甘 茂華感嘆小區驚人變化,撰寫的小區變化文章被《湖北日報》刊載。

二是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小區相繼舉辦了“迎新春 · 寫春聯 ”“元宵運動會”“百家宴”等文化活動 ,吸引居民走出家 門、打開心門、積極參與,密切了鄰里關系。還探索培育了“黃絲帶”“紅石榴”“好說法”等團隊,激發居民參與小區治理的內生動力。

三是群眾組織提供舞臺。小區先后成立愛綠者環保聯盟、 幸福家心理服務中心、政策宣講服務隊、生態市民服務隊、心 靈關愛服務隊、文化文藝服務隊,熱心環保公益的居民可以自 主報名參與環保公益活動 ,有心理服務特長的居民可以幫助渴望紓解心理難題的“鄰居”找到慰藉 ,熱愛廣場舞的居民可以參加各類演出活動 ,每個人都能在小區治理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舞臺。

三、主要成效

一是8年之困 ,從“無 ”到有。嘉明花園小區為了改變舊 貌,自己當家作主,曾多次組建業委會未果。2016年,西陵區委 推進“業委會組建100%覆蓋工程”, 街道、社區順勢而為 ,業 委會應運而生。在組建業委會過程中 ,社區有意識地打造黨建 主導型業委會,7名委員中6名是黨員。小區從7名黨員的臨時黨 支部開始萌芽 ,通過“在職黨員回小區”“黨員責任區閃光行 動”, 小區黨建力量像“滾雪球”一樣,以爬蔓結瓜的方式迅速壯大起來。

二是14年之亂,從“有”到“安”。2016年業委會成功引入市場化物業徹底解決了小區的“三亂兩難”。在小區構建“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充分激發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公司的治理專能,通過廣泛開展基層民主協商,環境亂、停車亂、管理亂、籌資難、爬樓難、拆違難等問題迎刃而解。

三是老舊小區改造,從“安”到“美”。業委會主導老舊小區改造,居民環境全面提檔升級。我們秉承“共同締造”的改造理念,堅持“業委會+ ”人本化改造模式,“自下而上”, 讓居民做主人,通過黨員帶頭,發動全體居民籌資,推進小區改造。 道路硬化,停車有序;監控全面覆蓋,平安指數提升;小區規范 管理,物業服務提質;外墻翻新,綠化提檔,成功加裝6部外掛 電梯。嘉明花園小區居住品質得到顯著提升,業主真正享受到了“和諧社區、幸福家園”的現代宜居生活。

如今的嘉明花園道路硬化黑化 ,停車井然有序 ,車位從原 ?48個增加到215個 ,居民參與議事率從最初的幾個人上升到 ?98% ,捐資率從60%上升到100% ,物業費收繳率從60%上升到 ?99%。居住品質得到提升,二手房均價相比改造前上漲2000元, 實“嘉明模式”小區治理經驗被中央、省、市各級媒體報道推廣。由三峽大學和業委會主任王小萍共同撰寫的《城市社區微自 ?治的嘉明模式》工具書在全國推廣,嘉明花園的自治工作經驗寫 ?進中央黨校課堂,入選住建部“加強物業管理、共建美好家園”典型案例。

相關附件: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已閱 0  打印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