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建造”邁向“智造” ,大批“神器”驚艷亮相!
5月30日,在湖北省建筑產業新質生產力發展大會上,一系列令人矚目的重磅“神器”驚艷亮相。
01
空中移動工廠、作業平臺一鍵式升降

空中造樓機全稱為“超高層建筑智能建造一體化裝備平臺”,由中建三局首創,經歷了空中造樓機——住宅造樓機——輕型造樓機——裝配式造樓機四代更迭,技術全球領先,是名副其實的“大國重器”。
中建三局的空中造樓機,實現塔機模架一體化及混凝土布料、養護、電焊、物料堆載等各類設備設施的集成,形成“綜合空間利用技術”,實現鋼筋綁扎、混凝土澆筑、養護等工序穿插,多層空間流水施工。具有安全性高、施工速度快、機械化程度高等特點,采用智能控制系統,能夠實現精準控制,有效保障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采用大型組合式機械設備平臺,能夠快速完成各個模塊的施工,有效提高施工速度;集成了大型塔機、安全防護、臨時消防、臨時堆場等施工設備、設施,能夠實現機械化施工,提高施工效率。
02
全球首臺,工地版“變形金剛”

中鐵十一局研發了國內首臺40m箱梁運架一體機“昆侖號”,入選“2021年度央企十大國之重器”。
“昆侖號”利用物聯網、北斗定位、移動互聯網、視覺識別、大數據、激光面陣掃描等技術,具備對運行環境的自動感知、場景虛擬構建和智能輔助駕駛等功能,提升落梁精準度,實現隧道自動駕駛及防撞、運行及施工安全監控。
“昆侖號”適用于時速350km和250km高鐵24m、32m、40m雙線整孔箱梁在隧道內、外運梁并架梁,應用場景包括臨時道路、隧道、已架設梁面等,幾乎可適應所有高鐵箱梁的運輸和架設。截至目前,“昆侖號”系列產品已在福廈、杭衢、滬蘇湖、南玉等10余條高速鐵路工程建設中應用,獲得業內一致好評。
03
"定海號"盾構機,超厲害!

"定海號"盾構機,作為專為甬舟鐵路金塘海底隧道量身打造的超大型盾構設備,由眾多精密零部件構成,整機長度約135米,總重量高達4350噸,相當于普通盾構機重量的八倍。其刀盤開挖直徑達14.57米,彰顯了其強大的施工能力。
金塘海底隧道施工條件嚴峻復雜,性能卓越的"定海號"盾構機不僅能夠承受最大0.85兆帕的水壓,還能有效抵御海底環境的化學腐蝕。此外,該盾構機搭載了先進的超前地質預報系統,通過利用盾構機刀盤滾刀破巖產生的震動信號作為震源,實現對前方50-100米地質的精準探測。同時,掘進過程中的數據能夠實時傳輸至地面控制大屏和總部控制室,便于多方聯動監控,確保施工過程的安全與高效。
"定海號"盾構機還配備了VMT導向系統,為施工提供精準導向服務和姿態控制,使得甬舟鐵路金塘海底隧道的對接誤差(徑向錯位)能夠控制在小于一枚五角硬幣直徑的范圍。
04
智慧預制梁場
生產效率提升330%

雙柳長江大橋項目以“全過程機械化自動化、全流程信息化數字化”為方向,以BIM(建筑信息模型)+GIS(地理信息模型)+IOT(物聯網技術)為載體,打造公路工程智慧預制梁場。
?極目新聞
雙柳長江大橋項目,梁場配備了全封閉式廠房,降低了環境對制梁作業的影響,并根據場區功能劃分了5大分區(即鋼筋自動加工區、混凝土澆筑區、全過程自動蒸養區、自動張拉壓漿區、噴淋養護區),根據產能及工期要素配備了6條生產線,實現了生產過程自動化控制,工序、安全、質量的專業化管理。相較于傳統預制梁場,占地面積減少近30%,工人數量減少22%左右,每片箱梁的生產效率提升330%。
05
國際上任何一種橋梁
中國都能自主建造

武漢建橋“國家隊”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進程中闊步邁向“智”造發展新階段續寫中國橋梁建設現代化強國新的“奮斗史”。
?長江日報
中交二航局研發了超高混凝土橋塔工業化智能建造技術,利用物聯網等數字化工具,實現從原材料到半成品再到成品的工廠化施工,實時采集現澆環節全流程數據,建立包括設備狀態監控、施工質量與安全監測、工效動態評估的信息化安全控制體系,將施工過程數據進行實時分析和可視化管理,實現了橋塔高空作業平臺施工危險源自動識別并預警、橋塔施工質量與安全風險自動評估等功能。形成了基于“豎向移動工廠”的一體化智能筑塔機和鋼筋裝配化施工的超高混凝土索塔工業化智能建造技術及裝備,解決復雜條件下超高混凝土索塔建造難題,采用機械化、智能化、裝配化的技術裝備和手段保證人員高空施工安全,提高索塔施工質量和效率。
06
實現城市橋梁“智慧化管理”

中鐵大橋局變“頻繁大修”為“智慧康養”,我國橋梁運維全面進入智能化時代。
?中鐵大橋局集團
中鐵大橋局研發橋梁智能化綜合管養平臺,實現橋梁監測海量數據實時采集展示及長期高存儲、多源數據融合的專項分析及報警,具有橋梁健康監測設備運行狀況多層次診斷及異常提醒、多維數據統計及管養決策分析等功能。研發了國內首個城市大規模集群橋梁智能監測平臺,實現了武漢市700余座中小橋隧的自動化安全監測和智慧管養從單體復雜結構橋梁走向大中小橋集群化。
07
一模到底,無圖建造
全國首個建筑PLM創新聯合體來了!

湖北成立全國首個建筑PLM創新聯合體,解決智能建造數字技術“卡脖子”問題。
?中南建筑設計院
由中南建筑設計院牽頭,聯合11家中外企業和科研院聯合打造PLM創新聯合體,湖北疾控中心項目引入該平臺,基于單一數據源,以“一模到底,無圖建造”為目標,利用三維數字模型定義建筑,構建數字樣房;利用數字樣房驗證設計方案,模擬施工工藝;利用三維標注實現三維交付,形成數字產品;利用數字產品驅動智能終端,實現智能建造,打通設計、仿真、加工、安裝、運維等全生命周期。

08
首創鐵路智能勘測新模式
讓鐵路勘測更高效

地表勘測有設備,地下勘察也有機器人助力。基于地質勘探人工智能管理系統,在配備智能系統的鉆機一線作業中,勘察設計人員不到現場也能獲取勘探情況。
?大成武昌
鐵四院研發智能勘測技術,以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為數據處理手段,建立三維可視化場景,構建具有統一基準的地理數據庫;通過地理數據庫以網絡端、桌面端、移動端等多種形式為網絡協同設計、BIM設計、智能設計、數據孿生提供勘測數據服務。首創了鐵路智能勘測新模式,改變了傳統勘測技術手段單一、測量效率低、質量控制難、數據處理低效等落后現狀,實現了“外業工作航測化”“內業處理智能化”“勘測產品標準化”“產品應用服務化”,顯著提高了鐵路勘測效率和精度。
09
智能建造一體化平臺投入使用
造房子,超簡單!

武漢蔡甸奓山街工業園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項應用智能建造一體化平臺。
?蔡甸融媒
中建科工自主研發的智能建造一體化平臺由立柱與導軌系統、鋼平臺與防護系統、施工電梯系統構成,集外層防護、操作平臺、電動吊籃、施工電梯、懸挑料臺等功能于一體,不僅可以滿足施工全周期安全防護需求,還可以為后續外墻裝修等工序提供作業平臺。
相較傳統爬架只升不降,實現了地面安拆、快速升降、分片分模塊施工等功能。可以在上部樓層主體施工的同時,分區域快速下降,插入下部樓層二次結構施工,最大升降速度可達9s/層,最大載重2.5t,能同時容納6人工作,并可將焊接機器人、監測監控裝置等集成在平臺上,形成多功能一體化的施工平臺。
10
實現全周期運行數據實時監測

智慧工地駕駛艙系統就像人體的大腦,將現場應用的子系統集成并綜合分析,實現精細化、數字化。
?中建科工
中建科工研發的智慧工地管理駕駛艙集合項目概況平臺(展示項目每日施工建設情況)、遠程作戰指揮平臺(對施工現場進行遠程監管)、BIM應用平臺(對施工現場實施全景式智能巡查)、要素管理平臺(可高效進行人員管理、安全預警)等四大平臺,具備企業多系統數據集成能力及各類智能終端接入功能,助力項目實現全周期運行數據實時監測。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