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對湖北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第20230186號建議的答復
索 引 號 | 01104325X/2023-20860 | 分 類 | 城鄉建設(含住房) |
---|---|---|---|
發布機構 | 湖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 發文日期 | 2023-07-25 |
效力狀態 | 有效 |
您提出的有關建議,針對當前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中的突出問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您的關心支持下,我省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也逐步實現從一處美到一片美,從一時美到持久美,從外在美到內在美,從環境美到發展美,從風景美到風尚美的轉型升級。近年來,我省住建部門圍繞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從農房建設管理、傳統村落保護利用、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等方面不斷提升農村人居環境。
一、已開展的工作
(一)加強農房質量安全品質提升
推進農房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指導各地結合自建房安全專項整治,加強日常巡查排查和政策宣傳引導,堅守“人不進危房、危房不進人”的底線,全力推進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整治銷號。用大白話、群眾語言圖文并茂編制了《湖北省鄉村建設指引》,并組織開展市、縣、鄉三級近3000人培訓;聯合省自然資源廳、省農業農村廳印發《關于“五好”農房建設的十條措施》,引導農民慎建房、少建房,實現農房規劃建設管理選址好、設計好、建造好、配套好、維護好目標,提升農房未來價值。持續推進農房建設圖集推廣應用,大力開展鄉村建設工匠培訓,出版了湖北省鄉村建設工匠培訓教材、印發了鄉村建設工匠實用手冊、開展“培育萬匠服務萬村”行動。加強示范引領,從農房建設審批、風貌管控、質量安全、功能品質及鄉村建設工匠培訓等方面,選取30個縣(市、區)開展農房質量安全品質提升示范試點。
(二)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利用
開展傳統村落調查建檔工作,為全省842個有保護價值的村落建立數字檔案,64個村入選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支持麻城市、通山縣、紅安縣成功申報國家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各獲得中央財政資金支持5000萬元。實地調度國家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項目進展,邀請住建部專家赴所有傳統村落項目進行現場指導、開展培訓。培育8個省級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
(三)共同締造助推美麗宜居村莊建設
聯合省農業農村廳印發《關于做好全國美麗宜居村創建申報工作的通知》,配合省農業農村廳開展美麗宜居村莊現場復核,向農業農村部、住建部申報了41個美麗宜居村莊。代表湖北省在全國共同締造培訓工作會議上作經驗交流,向全國推介設計下鄉+共同締造的“五天工作法”,選取20個鄉村環境微改造共建試點村,開展設計下鄉,手把手教會干部群眾共同締造理念和鄉村建設方法。
(四)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
堅持城鄉一體、全域覆蓋,建立健全“戶分類、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生活垃圾管理體系。全省農村保潔員實現所有村組全覆蓋,所有鄉鎮具備生活垃圾收運能力。深入開展“一把掃帚掃到底”活動,大力開展城鄉環境衛生整治活動,全面提升鄉村面貌。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社區、示范村創建工作,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自然村占比達到25.86%。制定了《湖北省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引》,推廣“一坑兩桶三上門”源頭分類減量模式,通過減量考評,用經濟手段倒逼鄉鎮開展分類工作。啟用了“湖北城鄉生活垃圾治理平臺”,接收群眾監督舉報。組織第三方每季度對各地農村垃圾治理情況進行暗訪,推動各地加快建立健全農村生活垃圾長效運行管理機制。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是開展“五好農房”建設行動。出臺“五好農房”建設標準。持續開展農房建設圖集推廣應用,全省新建農房普遍達到有設計方案或采用標準圖集。開展“培育萬匠服務萬村”活動,今年全省培訓鄉村建設工匠10000人次以上。對湖北傳統民居風貌特征總結提煉。二是推進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出臺省級傳統村落保護利用指導意見和《湖北省傳統村落風貌建設導則》,公布第一批省級傳統村落名錄,督導紅安、麻城、通山3縣(市)國家級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試點工作,支持培育8個省級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創建。三是助推鄉村振興。持續開展全省鄉村建設評價,找準縣域經濟發展的短板弱項,為實施鄉村振興決策提供參考。開展鄉村建設指引工作培訓,完成對全省分管農業農村、住建工作領導及鎮、村兩級培訓工作。建設美麗宜居村莊, 21個鄉村環境微改造共建試點取得成效。四是持續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進一步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持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站(屋)升級改造工作,建立健全與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相匹配的運輸網絡,配齊配足分類收運車輛。持續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創建活動,2023年,全省新增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500個,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自然村占比力爭達到40%。
湖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2023年7月25日
相關附件: